制作 PPT 最重要的一点是条理清晰,其他的手段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而服务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想想我们通常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和场合会使用 PPT?大致列一下:工作汇报、商务谈判、产品演示、品牌/产品发布会、员工培训、教学课堂等,一般是相对正式的场合。
在这些情况下,把意思表达清楚就显得尤为重要,毕竟别人没有时间也没那个耐心来忍受你逻辑不清的胡言乱语。
而在这里之前,我们可能还会面对两种情况,一是对方没时间听你讲解,因此这份 PPT 他是需要用眼睛看的;二是对方有时间在现场一边看一边听你讲解,那么此时 PPT 更多是作为辅助角色出现,来配合你的讲演。
这两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 PPT 是不太一样的。前者要做得较为详细,因为——除非是对待八卦,否则大多数人对待 PPT 这样的事物,他们的脑补功能都是不太乐意启动的。后者可以做得相对简略一些,尽量减少文字的比重,不然多像念稿子啊,那场面还是蛮尴尬的。
而谈到配色问题,看腻了五颜六色高饱和度磁贴你会觉得纯色简直如一股清流,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;而总是素净的性冷淡风格有时候也未免失了点热闹的人气。所以呢,光一套模板是很难适配多个场景的。
那在这个问题下,我们还是回到制作本身吧。
首先是制作前的准备工作,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——
1、明确我要做什么,即本作的主题和内容;
2、我是否已准备好充分的素材?
3、我所写的内容是否切合主题?
4、这份 PPT 的用途和使用的场合是什么?对象是谁?
5、采用什么样的风格来表现最合适?
6、采用什么样的尺寸、色调、字体?
7、欢迎补充。
做好之后,再用以上问题复查一遍。
纵观全文,我的思路是否清晰?逻辑是否合理?对整体效果是否满意?
当然最最重要的,制作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保存、保存、保存!请务必记得要保存啊!!!
以下为制作过程,灾难现场重现,请好孩子们不要学——
这个 PPT 讲的是跟扁平化相关的东西,那么我希望视觉呈现也是扁平化的,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。
如果想要把「扁平化的设计理念」融入 PPT 制作中去,那么我们首先得对「扁平化」有点儿了解。
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概念本身,因为概念并非一成不变,超出一定的范围可能就是谬误。
但为了便于记忆和阐释,我们会用一些关键词来标注它。
如上图所示,我选了「二维、抽象、简洁」这三个关键词,并使用了图形和底色。
PS:这三个关键词仅作示意,并不绝对,欢迎探讨~
那么,在我们对「扁平化的设计理念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,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去达到「扁平化」效果呢?
要细分起来真的可以说很多,我们挑重点的几个讲讲吧。
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去指导 PPT 的制作过程并进行测试,看看最终的效果是符合还是背离。
PS1:看不清的话可以点击大图查看具体文字内容(下同)。
PS2:鉴于我们本次的主题是设计,因此其他的不做展开。
为什么在色彩部分提出了「点线面构成」呢?
因为在制作时我们必须面对 PPT 这个平面,并对它进行解构和再创作。
而在扁平化设计里,色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们本身就能转化成点、线、面,构成格局,撑起整个平面。(PS:但后来我发现,色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……自打脸= =)
在文字处理上,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:统一。
统一的目的是为了画面的清爽,让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,并快速传达给观众,避免不必要的干扰。
PPT 里用到的图片主要分为两种:背景图、内容图(必要的插图、图表等)。
用来当作背景的图,为避免信息冗余,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,从而突出文字信息。
如果是内容图,单张的相对好处理,一旦图片数量多了不好好排列就会非常杂乱。
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,在多张图片的呈现上,整体色调的把握也非常重要。你可以玩撞色玩渐变玩灰调,只要看起来不要太可怕就行。
最后,在「扁平化设计」这个名词本身就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去谈论如何达到扁平化,总觉得有点悬,但居然也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(捂脸)。